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

這下神了!Amazon要預測你的購物行為!
















2013年底,ASAP購物網跟PCHOME的到貨大戰方興未艾,ASAP喊出台北市五小時到貨,著實讓人又是一陣驚豔。當時,小編跟經營電子商務的朋友開玩笑說:

會不會以後我按下 "下單確認" 的按鈕後,就聽到:叮咚!!

沒想到才過沒多久,就看到Amazon在美國取得了一個『預測式購物』的專利。
Amazon想做的是:在你還沒下單前,就把商品送到離你最近的發貨中心,讓你下訂後的到貨時間能縮至最短,繼續保持Amazon電子商務界的龍頭地位。

很顯然的,要做到這件事,最基本就是 "大資料分析 (Big data mining)"
Amazon判讀預測購物行為,所運用到的資訊應該包括
顧客之前的訂單
商品搜尋記錄
wish list
購物車紀錄
甚至包括使用者滑鼠在該商品頁面的停留時間
對於Amazon來說,目前龐大的購物紀錄資料庫,無疑是最大的金庫。

另外在專利中提到,Amazon會先模糊填寫消費者的地址,將商品送到離消費者最近的發貨中心,在這過程中若收到該消費者的下訂單,立即把地址資訊補上寄發。















但此時大家心中一定都會有個疑問,從紀錄預測的購物行為,真的會準嗎?萬一不準那不就是浪費一趟的運送成本呢?而且還要考慮退倉等等的問題。
我想,這項專利除了資料判讀的技術外,還須要加上 "行銷"、"心理" 兩大元素,以大大提升預測的準確度。因此以下幾點,就會包含在整體的消費預測行為內:

(1)挑選預測商品的類型、會員
每個商品或是會員的 "可測知度" 是必須被分析出來的,例如Amazon初期有可能從"書籍購物"下手,一方面他們原本就是世界大的通路商,另一方面書籍購買者通常都會有相同購書傾向與預算,相對來說可測知度就會提高。

(2)傳遞購物訊息刺激消費者
在運送過程中,Amazon就會開始對該消費者做廣告資訊的刺激,提醒他有新貨到,應該要立刻擁有,而且還真的是"立刻"擁有。根據喜好而推的廣告宣傳力量是巨大的,消費者很難抵抗這樣的誘惑。

(3)搭配折扣或公關贈品
針對新品還是可提供不同於其他人的優惠活動,讓你不得不買。如果真的到最後還是未能成交,Amazon還可以把商品變成公關品,乾脆用送的(或搭配贈送,上網購買別項商品搭配贈送),結合口碑式行銷與體驗式行銷,天羅地網就是要你收下他們 "預測" 出來的商品,以拉開其它電子商務對手差距。

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與幻想 (抱歉了!NOKIA)
小編幻想著希望很快的那天,當我腦中閃過 "是該買iphone 8"了,電子商務平台就會開始一家家報最低價來,並且立即就能到貨使用。

這.....應該不難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